kenkon健康網

請選擇以下科別。
*
*
疾病類別:耳鼻喉科
疾病名稱:外耳疾病─耳垢、耳癢
一般人常認為耳垢是一堆無用的物質,因而稱之為耳屎,意指其為耳朵的排泄物,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耳垢是由外耳道外三分之一的皮膚所分泌,其主要的功用為保護耳道且具有殺菌的功能。  耳垢原則上可跟著耳道內皮膚的角質層一起運動而自行向耳道外排出,但是由於每一個人排除的速度不一致,有時耳道太狹小或是濕性耳垢,或是分泌太多,或是人為的把其推向裡面(例如用棉花棒挖耳朵)等等的因素,使得每個人耳垢存留於耳道的量都不一樣。  

有的人耳垢排除效率很差,容易積存在耳內,尤其是一些濕性耳垢的病人,因此常需定期的找醫師清理;相反的,有的人常常挖耳道以至於耳道內完全沒有耳垢而變得比較乾燥,乾燥缺乏耳垢做為油質保護的外耳道,皮膚容易發炎及產生騷癢感,耳朵一癢就會想去挖它,結果就是愈挖愈乾燥,愈乾燥就愈癢,愈癢就愈挖,如此惡性循環。所以對待耳垢的正確方法就是:

1.首先辨認自己是乾性耳垢,抑或濕性耳垢(耳垢的特性是遺傳而來,濕性耳垢是顯性遺傳)。東方人乾性耳垢的比例較高,如果是乾性耳垢往往只需每隔一段時間,自行清除靠近耳殼部分接近排出的耳垢即可;濕性耳垢有時易積存在耳道內,但不是每一個人皆如此,所以可以定期找醫生檢視。大部分的人經過醫師一段時間的觀察以後,都可以知道自己耳垢自行排除的狀況為何,如有自行排除不佳的情況再定期找醫師清除。  

2.切莫養成常常挖耳垢的習慣,尤其是棉花棒常易把耳垢推向內側,使得耳垢蓄積  在耳道內形成栓塞,如同軟木塞塞住酒瓶一樣(有時幫病患夾出如黃豆般大小的栓塞耳垢時,病患自己都嚇一跳)。另外棉棒也常易把細菌帶進耳道,引起發炎;此外耳垢清除太乾淨也常引起耳道不舒服。
  
3.保持耳道的乾燥,儘量不要讓水進入耳朵;耳朵潮濕不但易發霉,且耳垢吸水後  也產生一些問題。  

4.如果耳道真的很癢或是有水跑進去必須用棉棒清潔時,一定要使用乾淨的棉棒,  同時不妨請醫生開立耳用藥水滴在棉棒上擦拭,或使用醫生開立的藥膏,都可避免耳道受傷。  

Kenkon醫師編輯群
回列表

返回首頁   |   聯絡我們   |   劉志明耳鼻喉科
Copyright © Kenkon 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所有資料皆不得引用轉載及複製,未經許可再複製使用皆違反著作財產法規,違反者將嚴予追究。 瀏覽人數  0005185050